維護安全
是指採取各種行動和措施,確保人、物、設施或環境免受損害、威脅或危險。這包含預防、保護,以及在發生問題時的應變和修復。範圍涵蓋個人到國家層級,旨在營造安全、穩定且可靠的環境。
警察維護安全的核心任務,是依法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防止各種危害,並促進人民福祉。這包括打擊犯罪、維護交通安全,以及提供多項便民服務。警察執法必須在法律框架內進行,確保手段合法且符合社會正義。
警察維護安全屬於多面向任務,涵蓋社會秩序維護、人民安全保護、危害預防與人民福祉促進,並必須依法執行。
根據《警察法施行細則》第二條規定,警察任務區分如下:
一、依法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防止一切危害,為警察之主要任務。
二、依法促進人民福利,為警察之輔助任務。
所謂「促進人民福利」,包括:
• 當一般行政機關推行業務遇到障礙,非警察協助不足以排除時,警察應予協助。
• 當一般行政機關推行業務因發生障礙而影響社會安寧秩序時,警察應予協助。
雖然法律將促進人民福利視為消極性工作,但在實務上,警察對於轄區內各項增進人民福祉的積極作為,如貧困救助、排解糾紛、促進里民互助、防範盜竊等,均已積極投入並付諸實行。
⸻
上班心態
上班心態是指個人在工作時的心理狀態與態度,直接影響工作表現、滿意度,以及整體生活品質。
積極、正向的上班心態,有助提升工作效率、增強職場競爭力,並促進個人成長。反之,若心態消極、負面,則可能導致工作倦怠、效率低下,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例如,一天工作12小時,若能安排好作息並規律運行,對工作流程清楚熟悉,心理便會保持平靜、心情輕鬆自在。相反地,若對未來感到未知或無把握,潛意識中便容易產生緊張與壓力。未知往往是恐懼的來源,長期下來也會壓抑情緒。
維持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同樣重要。雖然許多公司積極宣導身體健康保健,但上級或業主有時也會對心理層面施加壓力。面對現實,上班時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心理運行?
最根本的做法,就是要不斷學習。除了熟悉本身的工作規範與流程,也要多涉獵相關知識。不能僅憑既有知識應對所有現實情況,遇到問題時,應主動尋找解決方法。平時可在心理上多加演練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當問題出現時,才能冷靜應對、有效解決。
心理健康的核心,在於解決問題,而非將問題擱置不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