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疏離冷漠的代價!保全公司管理層如何傷害正義?

 有一天晚上,一名保全員因認為某封信件十分重要,便在完成一連串工作後,於深夜約十一點,親自將信件送往住戶家中敲門。當時,保全員只想盡責完成工作,並無其他心思。


然而,敲門並呼喊後,住戶遲遲未應門,保全員便自行離開。


隔天,該名住戶氣憤地來到保全工作崗位,情緒激動地描述前晚的經過。她說:「我是一個女生,晚上獨自在家,你敲我家門,我怎麼可能不害怕?」傾瀉一番情緒後便離去。


此時,接班的保全員對前一晚的事毫不知情,聽見住戶大聲陳述後,判斷此事無法自行處理,便將狀況回報給保全公司主管。


主管得知情況後,立刻致電晚班保全員,告訴他當晚不必再來上班。


後來,當該住戶再經過大門時,看見的已是陌生的保全員。保全員面對住戶時,態度顯得謹慎而小心。隔天,住戶再次經過大門,保全員對她的態度明顯多了一層疏離感。




從上述事件簡單分析:

晚班保全員的行為,從工作效率角度看,並沒有明顯問題。他認為信件重要,想盡責完成工作,動機本身無可厚非。
同樣地,女性住戶在深夜獨自一人,面對有人敲門,感到恐懼與不安,也完全合理。
至於公司方面,選擇立刻停止該名保全員的工作,是為了避免爭議擴大。

從三方立場來看,各有各的困難與壓力。
然而,若要歸納導致此事件的根本原因,保全公司本身的責任比重最大。為什麼?

假設 保全公司負責該駐點案場的主管,能夠確實掌握社區平時的作息習慣,並根據多年經驗,規劃完善的職前訓練,類似事件其實完全可以避免。
身為主管者,多半是經驗豐富、擅長處理各種人際關係與突發狀況的人,但此案中,保全公司主管選擇以最省事的方式處理,核心原因是:

他們不願將寶貴的工作經驗、案例知識,公開形成系統化放到教育訓練中。
公司對員工採取放任式管理,導致員工在資訊封閉的環境下,只能「瞎子摸象」、跌跌撞撞地累積經驗。
保全公司主管做的只是短期應付,而非著眼企業的永續經營。


從上述兩篇討論再細細思考後,可以得到一個結論:

對於基層保全人員而言,採取「慢慢來沒關係」的態度,反而可能是最好的工作方式。

為什麼會這樣說?

因為在多數時間裡,保全工作的性質相當平凡、單調,許多事情並非必須即刻完成。
從時效性來看,即便是法院公文這類文件,也通常會有期限規定,不會要求立刻處理、立刻送達。

只有在遇到天然災害或各種突發意外時,保全工作才真正出現迫切的即時性需求。

因此,若能掌握這兩種不同情境的節奏,依事情輕重緩急來從事保全工作,基本上已經能達到七十分、算是及格水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