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

就要做知識全能保全員,不是簡簡單單的打混拍馬屁是不長久。

 整理一下,我寫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幹保全就要做知識全能,不是簡簡單單的打混拍馬屁是不長久。

知識能有效提升保全工作站穩腳跟


☀️ 房屋與陽光的影響

1. 環境與身心

即使不談風水,住宅是否能照到陽光,確實會影響居住者的情緒與健康。

缺乏陽光 → 室內潮濕、夏天偏涼、冬天更冷,容易影響心情甚至造成身體上的不適。

光線明亮 → 大腦接受更多色彩與刺激,容易讓人感覺愉悅、放鬆。

2. 心理層面

人的眼睛是「接受世界的主要通道」,光與色彩會影響腦部分泌,進而調節情緒。

看美好的風景、欣賞戲劇、接受正向訊息,都能刺激身體產生「快樂荷爾蒙」(如血清素、多巴胺、催產素)。

快樂與健康息息相關,長期保持愉悅心境的人,免疫力與壽命往往更佳。

3. 你家案例

岳母選的房子,整體日照不足,確實屬於「低陽光照的陽宅」。

科學角度:缺乏日照可能導致體內維生素D不足、情緒低落(冬季憂鬱就是一例)。

傳統角度:陽光不足象徵陰氣重,若再加上家庭氛圍不好,就會放大負面影響。

4. 改善方式

心理健康建設:多談正向話題,少傳遞負面情緒,讓家中氣氛和睦愉快。

物理改善:

增加室內燈光亮度(全光譜燈泡、日光燈)。

多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

增加綠植、暖色調家具,製造陽光不足的補償。

生活習慣:每天外出曬太陽,尤其是早晨與中午 11:00–13:00,對健康有益。



🌿 古人觀念與現代解讀

古人建宅強調「向陽」:坐北朝南、面東迎晨光,都是為了日照與保暖。

現代科學印證:

適度陽光能促進維生素D合成,預防骨質疏鬆。

光線能調節生理時鐘,幫助睡眠與精神狀態。

過猶不及:陽光過多(例如整天曝曬的西曬房)也可能造成室內過熱、能源消耗大,因此「適度最重要」。



📌 總結:

房子是否照到陽光,確實不只是「風水」的議題,更是實實在在的健康與心理問題。

如果房子日照不足,就要靠 心理正向、生活習慣、人工光源與居家設計 來彌補。

換句話說,「心境 + 環境」雙管齊下,才能讓一家人真正健康快樂。

———

買房子,看清楚,雖說不信風水。

但是

終年照不到陽光,基本上房子內夏天會比較潮濕和涼爽。

冬天會更冷。


不論信不信風水。

環境確實會影響心情。

越是光線透亮,會使人愉悅!為什麼?

這是因為,人們是用眼看世界🌍。

風景的五彩繽紛色彩,眼睛看見👀,大腦會自然享受。

就像是我們看短劇「愛情」,在劇情高潮迭起,我們腦海浮現臉上微微揚起的笑容。

身體舒服,會產生快樂,身體分泌出愛情的結晶。

心情放輕鬆快樂而且享受。

快樂使人長壽健康。


我住的地方,大約4年前。
我岳母看上一宅。
五層四樓高,東曬照分4樓時間長,3樓大約3小時,2樓2.5小時,1樓基本散光照。
西曬1至5樓全是散光,照不進陽光。

基本上算是「低陽光照的陽宅」,住這裡,會對主人影響偏向負面傾向。
克服的方式,就是心理健康可改變實際影響。

我是儘量讓家人快樂。
不講負面話題,將家中氣氛往快樂平和方向引導。
現實的影響會減輕。

主要是心理健設和引導快樂和睦氣氛。

———
如果
家中人常常吵吵鬧鬧,又是傳遞壞消息讓家人心情低落,那麼住在這裡的人會遭遇災禍。
心理健康、身體健康都會向糟糕方向發展。
古人對建宅的看法是,住東方就是面東方的宅院,住西方就面西的宅院,住北方就以地形決定面東面西的選擇,就看陽光照射時間長短決定。

在不利的條件,就要有扶助手段來改變劣勢。
當然
一定要照到陽光,不然就寧可放棄。
照到陽光能有1小時就極盡所能去爭取,越長的時間照到太陽最好。
如果10一直照到陽光也不是好事。
適合最重要。

人和植物相同,需要陽光。
在人一天坐息,早晨一定要看看陽光,日落一定要看看陽光,晚上睡覺能安寧。
中午曬太陽11~13時,曬多久自己決定,身體健康有幫助。
這些都可以在網路上查得到的知識。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手機?現代人將手機視為日常生活的延伸

 虛構故事敘述


仲夏夜色下,台中某社會住宅的管理室燈火昏黃。菜鳥保全小林接手第一班值勤,已是連續工作的第四天。有人來繳費、有居民上門、警笛聲由遠而近;但工作尚未高峰,氣氛略顯寧靜,小林掏出手機,滑著短影音打發時間,一陣困意襲來,他眼皮沈重,便讓身體後仰打起瞌睡。


後來,同事小張進來交接並提醒:「你這樣值班不好吧?有住戶上來怎麼辦?」小林慌張一抬頭,卻毫無警覺,直到住戶按門鈴他才勉強回神。


接著,兩人因態度不同發生口角,小張指責小林不專業,小林情緒急升,推了一下小張,兩人推擠、爭執升高,甚至差點對到拳頭。管理室內一時失控,直到第三人介入,雙方才分開。


事後,影片流上網,引起社會譁然。有人批評菜鳥保全態度不良,不該在值班時沉迷手機;也有人認為若不影響工作,偶爾滑手機不必過度苛責。討論逐漸擴大為:工作自由與安全責任間的界線在哪裡?職業管控與人性放寬如何取得平衡?





法律與勞動法觀點分析


1. 法律違法性與工作規則

根據《法律百科》資料,雇主若在工作規則中訂定禁止上班時間使用手機的罰則,若未事先告知或罰金超過勞工月薪十分之一,法院多認為不合理,違反勞基法規定  

若滑手機行為並未影響工作表現,雇主對此就直接處罰、甚至解雇,多被認為是過當。適當使用手機如回訊息、查詢資料等,仍屬常見日常行為  


2. 業界與社會實情觀點

有律師呂秋遠指出,要求保全完全不能用手機太苛刻,「該做的工作要做,但也要給人家空間」。若工作內容緊張、需高度注意,如軍中衛兵則應嚴格要求;但如果是在治安良好的集合住宅,適度放寬反而合理   

網友討論中也提到,許多住宅保全或代班人員常因不認得住戶長相、無法巡邏,落實廣播與機制不確實;行為偏差更多是制度與訓練不到位,而非純粹個人手機使用行為造成  


3. 法律依據與保全職責

根據《保全業法》,保全人員的基本義務包括防盜、防火及遇事故應立即通報警察等,且需接受職前與在職訓練  

若手機使用導致未勤巡邏、未通報意外或失職等行為,可能構成職務失當;但若是偶爾滑手機,並未影響通報或安全,本身並不違法。



社會生活習慣與合理性考量

現代人將手機視為日常生活的延伸:無論查資訊、聯絡,甚至完成工作內容,都離不開手機。

在工作未受影響、移動自由未受阻礙、工作質量維持正常的前提下,適度使用手機屬生活實況,而非罕見情境。

但若使用手機導致工作疏失、危害安全或引起住戶不安,雇主出於保障公共安全和商譽,仍能制定行為規範與處理方式;重點在「是否事先告知」「是否合理」「是否影響工作」。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我們是日常保全背鍋著

1. 公司規範本身違法或不完整

《保全業法》與《勞基法》要求公司要有合法的工作規範與SOP。

但很多保全公司只依「業主習慣」或「主管口頭交代」,沒有明文化規範。

結果:員工依直覺或過往經驗執勤時,一旦出現爭議,公司反而推責給員工。

2. 責任完全壓在基層員工身上

公司不願為員工的執勤行為背書,寧可切割,避免與客戶衝突。

出了狀況,公司通常選擇「懲處保全員 → 安撫業主」來保住合約。

結果:員工無論是否盡責,往往都被犧牲。

3. 缺乏教育訓練與明確指引

有些公司連基本「工作規範」都沒有,只靠一次性的口頭教學。

或者只說「注意業主習慣」,卻沒有標準化程序。

結果:不同員工各憑經驗操作,出問題時無依據自保。

4. 業主需求與員工權益矛盾

業主常要求「多做一點」「隨叫隨到」,甚至是超出《保全業法》範圍的事項。

公司為討好業主,會默認或暗示員工配合。

結果:員工不配合 → 被罰;員工配合 → 出事時責任自負。

5. 行業普遍「比爛」

市場競爭激烈,公司為省成本,不願投入制度與訓練。

規範模糊、教育不足,導致「保全員自己摸索」。

結果:整個產業長期陷在「低薪、低保障、高責任」的惡性循環。

把公司的規定吐糟一下

 我從新整理出來,一個符合法律的內容和解釋,一個合理合法的規定遵守之。

一個不合理合法的規定,遵守規定就是違法,我們正在做違法行為啊!




保全人員違規事項與改善建議



一、勤務態度與精神狀況

1. 工作中精神不濟、打瞌睡或恍神

 備註:公司應協助調配休息時間,避免超時與疲勞值勤。

2. 擅離職守或崗位(未報備離崗、離開值勤範圍、未於定點值勤)

 備註:依各駐點工作情況設計「彈性報備與調度細則」,避免一刀切。

3. 工作時未即時通報異常狀況,疏於職責

 備註:公司應明訂「通報制度」與標準程序,並進行教育訓練。

4. 工作表現欠佳,致客戶要求更換人員

 備註:需透過面談了解原因,協助員工熟悉職務內容與工作技巧。

5. 影響勤務執行,連續曠職達三日

 備註:應追蹤員工心理或生活困境,適時輔導或轉介協助。

6. 經常性遲到(單月二次以上)

 備註:公司應主動了解遲到原因,協助排班調整或交通配套。

7. 因遲到未接班且未主動回報(首次或再犯)

 備註:應加強交接班規範,建立「遲到回報」制度。



二、服儀與儀態規範

1. 服儀不整、配件不全(累犯)

 備註:提供服裝、配件補充與更換管道,避免員工自行負擔。

2. 頭髮過長未修剪或染髮(累犯)

 備註:明訂整潔標準(不遮耳、不蓋眉、不超過衣領),女性以馬尾為主。

3. 非上班時間著公司制服不整,經檢舉屬實

 備註:應提醒員工制服屬工作專用,避免影響形象。

4. 執勤時儀態不雅(靠背、插口袋、猥褻舉止)

 備註:針對「公共儀態」訂定合理規範,不侵犯個人自由。



三、勤務執行與作業疏失

1. 未落實門禁管制或交通管制

 備註:公司需設計「事件處理SOP」以防止臨場爭議。

2. 未依規定巡邏或偽造巡邏紀錄

 備註:巡邏可採「不定時+範圍要求」避免形式化;杜絕偽造應有查核機制。

3. 未落實勤務致客戶財務損害

 備註:公司有義務進行「法律與職務責任教育」,並提供即時支援。

4. 違反園區/客戶重大規定(例:工安、PIP3C管制)

 備註:公司應依業主需求主動編制規劃書,提供配套措施。

5. 違反廠區一般或工安規定

 備註:限制保全進入高危險工作區域,僅於通行道路或指定範圍執勤。

6. 裝備損壞未陳報或蓄意隱瞞

 備註:公司應強調「安全回報第一」,不追究合理耗損。

7. 蓄意破壞公司或客戶設備

 備註:明訂禁止私自使用或拆改設備,需經公司或業主同意。



四、不當使用電子設備

1. 非公務使用個人電腦、手機、平板(上網、遊戲、影片)

 備註:不影響勤務範圍內容忍;若影響工作則屬怠職。

2. 未經允許使用客戶電腦(含竊取資料)

 備註:明訂禁止使用業主設備,避免涉法侵佔或洩密。

3. 工作時從事私人行為影響勤務(例:看報、洗車、製作物品)

 備註:強調「勤務優先」,私人行為須避免於值勤時進行。

4. 工作時使用手機聊天或聽音樂

 備註:允許短暫必要聯絡,但不得妨礙勤務。

5. 利用公務電話盜打私人電話

 備註:嚴禁公器私用,需定期查核話單。



五、行為與品德

1. 不配合理要求或抗拒主管、客戶指示

 備註:應透過溝通平台解釋職責界線,避免衝突。

2. 對主管、客戶或同仁言語不當、滋擾、施暴、重大侮辱

 備註:公司應提供「衝突處理」與「情緒管理」課程。

3. 對女性有不當偷窺、言語、動作(重大者免職)

 備註:嚴禁性騷擾,並設立申訴與懲處流程。

4. 向同仁、客戶或廠商不當借貸

 備註:明訂禁止借貸,違者交由勞資會議處理。

5. 幹部或員工私自招募互助會

 備註:應以公司制度化福利或協會取代,避免私人金錢糾紛。

6. 接受廠商或利害關係人不當饋贈或招待

 備註:公司應建立「廉潔宣導」制度。



六、不當或非法行為

1. 利用職務圖利自己或他人,涉營私舞弊

 備註:設立「內控稽核」機制,防止濫用職權。

2. 偷竊公司、客戶或同仁財物

 備註:屬刑事案件,應即刻移送司法。

3. 散播不實資料或言論,損害公司形象

 備註:教育員工「資訊安全」與「公關應對」責任。

4. 非法使用或販賣毒品

 備註:屬重大違法,立即解聘並報警。

5. 違反公司或客戶資安、保密規定

 備註:加強「資安教育」並簽署保密協定。



七、飲食與不良嗜好

1. 值勤或哨所內喝酒、賭博或觀賭

 備註:屬重大違規,需明訂解聘標準。

2. 接哨前喝酒,值勤時酒味濃厚

 備註:加強酒測抽查。

3. 上班時間吃檳榔(累犯)

 備註:以健康勸導為主,累犯者列管。

4. 於哨所、辦公室、公務車內吸菸,或未在指定區域吸菸

 備註:依菸害防制法處理,設置吸菸區。

5. 宿舍寢室吸菸(累犯)

 備註:宿舍規約明訂,違者警告或調離宿舍。



八、會議與教育訓練

1. 未經請假無故缺席勤務會議或教育訓練(累犯)

 備註:會議、訓練需提前公告,並設補課或補訓制度。

2. 故意文書疏失,致同仁權益受損或業務延誤

 備註:應提供表單範例及審核制度,降低人為錯誤。



九、交通相關

1. 上下班或巡邏勤務違反交通規則造成公傷

 備註:公司應提供「交通安全宣導」,員工應遵守交通法規。

2. 車檢評比連續落後(業主規範)

 備註:公司應針對弱點項目加強訓練與改善。



十、其他

1. 執勤中讓非相關人員或友人進入哨所

 備註:哨所屬勤務區域,僅限工作相關人員進入。

2. 其他遭客訴案件(依情節輕重議處)

 備註:建立「客訴處理SOP」,確保公正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