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手機?現代人將手機視為日常生活的延伸

 虛構故事敘述


仲夏夜色下,台中某社會住宅的管理室燈火昏黃。菜鳥保全小林接手第一班值勤,已是連續工作的第四天。有人來繳費、有居民上門、警笛聲由遠而近;但工作尚未高峰,氣氛略顯寧靜,小林掏出手機,滑著短影音打發時間,一陣困意襲來,他眼皮沈重,便讓身體後仰打起瞌睡。


後來,同事小張進來交接並提醒:「你這樣值班不好吧?有住戶上來怎麼辦?」小林慌張一抬頭,卻毫無警覺,直到住戶按門鈴他才勉強回神。


接著,兩人因態度不同發生口角,小張指責小林不專業,小林情緒急升,推了一下小張,兩人推擠、爭執升高,甚至差點對到拳頭。管理室內一時失控,直到第三人介入,雙方才分開。


事後,影片流上網,引起社會譁然。有人批評菜鳥保全態度不良,不該在值班時沉迷手機;也有人認為若不影響工作,偶爾滑手機不必過度苛責。討論逐漸擴大為:工作自由與安全責任間的界線在哪裡?職業管控與人性放寬如何取得平衡?





法律與勞動法觀點分析


1. 法律違法性與工作規則

根據《法律百科》資料,雇主若在工作規則中訂定禁止上班時間使用手機的罰則,若未事先告知或罰金超過勞工月薪十分之一,法院多認為不合理,違反勞基法規定  

若滑手機行為並未影響工作表現,雇主對此就直接處罰、甚至解雇,多被認為是過當。適當使用手機如回訊息、查詢資料等,仍屬常見日常行為  


2. 業界與社會實情觀點

有律師呂秋遠指出,要求保全完全不能用手機太苛刻,「該做的工作要做,但也要給人家空間」。若工作內容緊張、需高度注意,如軍中衛兵則應嚴格要求;但如果是在治安良好的集合住宅,適度放寬反而合理   

網友討論中也提到,許多住宅保全或代班人員常因不認得住戶長相、無法巡邏,落實廣播與機制不確實;行為偏差更多是制度與訓練不到位,而非純粹個人手機使用行為造成  


3. 法律依據與保全職責

根據《保全業法》,保全人員的基本義務包括防盜、防火及遇事故應立即通報警察等,且需接受職前與在職訓練  

若手機使用導致未勤巡邏、未通報意外或失職等行為,可能構成職務失當;但若是偶爾滑手機,並未影響通報或安全,本身並不違法。



社會生活習慣與合理性考量

現代人將手機視為日常生活的延伸:無論查資訊、聯絡,甚至完成工作內容,都離不開手機。

在工作未受影響、移動自由未受阻礙、工作質量維持正常的前提下,適度使用手機屬生活實況,而非罕見情境。

但若使用手機導致工作疏失、危害安全或引起住戶不安,雇主出於保障公共安全和商譽,仍能制定行為規範與處理方式;重點在「是否事先告知」「是否合理」「是否影響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