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我的保全員故事》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脾氣與性格,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屬於個人的魅力。

對我而言,誠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也是我堅持到今天最重要的力量。



初心不改


我在三十五歲那年加入了中X保全公司。那一年,我正好是公司新進人員的最高錄取年齡。

對很多人來說,三十五歲是重新起步的分水嶺,但對我而言,那是一個重新立志的時刻。

我在心裡告訴自己——


「這將是我人生的最後一份工作,也是我用全部誠意完成的使命。」



誠信的力量


誠信這兩個字,看似簡單,意義卻深遠。

在我心中,「守時」只是誠信冰山的一角。

我從不遲到,反而習慣提早上班。

無論天氣好壞、遠近長短,我都會提前一小時抵達工作地點。

那不只是責任,更是一種對工作的尊重,對同事的體諒,也是我與自己之間的約定。



人與人的距離


我不否認,我的人際關係並不好。

或許,誠實是我性格中的副作用。

我看事情喜歡直來直往,不擅長奉承,也不懂圓滑。

但我從不覺得這樣有錯,因為那是真實的我。

如果同事好相處,我會坐下來和他們聊聊天,吃個早餐;

若是氣氛冷淡,我也會依照感覺調整自己的節奏,不強求互動。

上班與下班的交接,我會尊重每個人的習慣,不爭也不躲。

因為我深信,尊重他人,就是職場上最安靜的修養。



習慣與堅持


我一直主張「庶務與工作要分清楚」,但當我看見環境中有明顯雜亂的東西——

像是積滿灰塵的公共文件、堆放已久的器材——我總會忍不住想整理。

那不是多管閒事,而是一種維持秩序的自然反應。

環境乾淨,人心才會安定;職場整潔,工作才會順利。

久而久之,這些動作變成了我的生活習慣。

我學會讓工作與生活同步,讓職場也成為一種修身的日常。



每天的開始


在正式上班前,我習慣性地巡視四周。

看看門禁、走廊、出入口是否正常,順便撿撿垃圾、擦擦桌子。

這些不是上級命令,也不是工作項目,而是我自己給自己的儀式感。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環境的一部分——

清理桌面像是在清理心情,掃地就像在把煩惱一併掃走。

我喜歡用「世界末日最後一天」的心情過每一天,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個今天都值得。



不欠人情的準則


在中X保全,有一條無聲的默契:「不拖班、不欠人。」

雙哨提早交接,是所有基層保全員心照不宣的規矩。

如果因故耽誤了時間,就得想辦法歸還。

那不是硬性規定,而是一種同事情義、一種彼此尊重的信任。

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文化,因為不欠時間,就不欠人情。

在誠信的基礎上,大家才能彼此放心。



一份信念


對工作的誠信,從來不是一句口號。

那是日復一日的積累,是在每個平凡時刻裡堅守的小原則。

我做不到每一秒都精準,但我可以做到從不讓人等我。

我寧可早到一小時,也不願讓時間拖慢別人的節奏。

我相信——


「凡事預可行,不預則廢。」


這句話陪我度過無數個早晨,也提醒我:

誠信,不是被要求的,而是自我選擇的。



回首這些年每一天從從容容游刃有餘,我看見的不只是工作,而是一段人生的修行。

保全的工作或許不起眼,但它讓我學會了責任、堅持與安靜的力量。

我沒有什麼偉大的理想,也不需要被掌聲肯定。

我只希望,在自己的崗位上,能把每一天都過得問心無愧。

這,就是我,

一個平凡卻堅持誠信的保全員。

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桃園醫院保全人員事件「醫院保全突發事件應變」完整拆解

 


影/醫院領藥咆嘯!僅因不滿藥師講話太小聲 遭保全勸阻嗆:你在大聲什麼



🏥 醫院保全突發事件應變詳細說明


一、事件類型與特徵

1. 病患家屬情緒失控(言語大吼大罵)

特徵:大聲斥責、情緒激動,影響醫療秩序。

影響:醫護人員心理壓力、其他病患受驚嚇。

2. 民眾醉酒鬧事

特徵:言語粗魯、動作失控,可能攻擊他人。

影響:場面失序、存在暴力風險。

3. 爭吵升級為肢體衝突

特徵:推擠、拉扯甚至打架。

影響:病人安全受威脅、醫院秩序失控。

4. 醫護人員遭受言語侮辱或騷擾

特徵:對醫護人員罵髒話、貶低人格。

影響:醫護心理傷害,屬於「醫療暴力」。

5. 危險物品事件(刀械、攻擊行為)

特徵:持刀棍等危險物品,對人或財物有威脅。

影響:高風險,必須立即報警。



二、保全處理步驟(SOP


1️⃣ 初期(發現異常)

觀察現場:判斷是否為單純情緒發洩還是即將失控。

自保優先:保持距離,站在出口或可退避的位置。


2️⃣ 溝通安撫

語氣中立:

避免「命令式」語言(如:你不要吵!)

改為「理解 + 提示」:

「先生,我理解您很著急,但這裡有其他病患需要安靜,請您冷靜一下。」

提出解決方案:

「如果聽不清楚,我可以請藥師再重複一次,或者我幫您協助。」


3️⃣ 勸導無效

立即通報:通知醫護主管、急診負責人或院方值班長。

保全雙人協助:避免單人處理,必要時支援。


4️⃣ 有危險情況

保持距離,不強行壓制。

報警:由警察介入處理。

保護無辜者:引導其他病人、醫護暫時避開衝突區。


5️⃣ 事後

紀錄完整:

時間、地點、人物、事由、處置過程

若有監視器,保存畫面

交付院方與警方,避免責任落到保全身上。



三、法律依據(台灣適用)

1. 《保全業法》

保全是勞工,無執法權,不能逮捕或強制驅離。

合法作為:勸導、通報、報警。

2. 《刑法》

公然侮辱(第309條)

恐嚇(第305條)

傷害(第277條)

這些都屬警察或司法處理範圍,保全可作證人。

3. 《社會秩序維護法》

製造噪音、妨害安寧 → 可由警方裁罰。

4. 《職業安全衛生法》

雇主有義務保護員工(包含保全與醫護)免受職場暴力。



四、道德與人際關係觀點

1. 保全站在秩序與安全一方,不是「挑戰者」

避免正面槓上,否則容易變成衝突對象。

2. 保護醫護與病人是優先考量

道德上,醫護已屬弱勢群體,應被支持。

3. 以中立語言維護人際關係

不帶情緒、不選邊站:

「大家都有家人需要照顧,我們一起讓現場保持安靜,這樣醫生才能快一點處理。」



五、案例分析(回到桃園事件)

問題核心:病患家屬情緒失控,誤將藥師當成發洩對象。

保全正確作法:

1. 先安撫病患家屬 → 「先生,我了解您聽不清楚,我幫您請藥師再說一次。」

2. 阻止繼續辱罵 → 「這裡還有其他病人,請您冷靜。」

3. 若持續咆哮 → 通報醫護主管 + 保全同事支援

4. 若有威脅 → 立即報警

5. 事後紀錄事件,交由院方追蹤



六、結論

保全員不是警察,但在醫院裡是「安全守門人」。

合法範圍內的工作就是:安撫 → 勸導 → 通報 → 報警。

道德上要守護醫護與病人,人際上要避免成為對立面。

最重要的是:自保第一、紀錄完整,避免責任歸咎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