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醫院領藥咆嘯!僅因不滿藥師講話太小聲 遭保全勸阻嗆:你在大聲什麼
⸻
🏥 醫院保全突發事件應變詳細說明
一、事件類型與特徵
1. 病患家屬情緒失控(言語大吼大罵)
• 特徵:大聲斥責、情緒激動,影響醫療秩序。
• 影響:醫護人員心理壓力、其他病患受驚嚇。
2. 民眾醉酒鬧事
• 特徵:言語粗魯、動作失控,可能攻擊他人。
• 影響:場面失序、存在暴力風險。
3. 爭吵升級為肢體衝突
• 特徵:推擠、拉扯甚至打架。
• 影響:病人安全受威脅、醫院秩序失控。
4. 醫護人員遭受言語侮辱或騷擾
• 特徵:對醫護人員罵髒話、貶低人格。
• 影響:醫護心理傷害,屬於「醫療暴力」。
5. 危險物品事件(刀械、攻擊行為)
• 特徵:持刀棍等危險物品,對人或財物有威脅。
• 影響:高風險,必須立即報警。
⸻
二、保全處理步驟(SOP)
1️⃣ 初期(發現異常)
• 觀察現場:判斷是否為單純情緒發洩還是即將失控。
• 自保優先:保持距離,站在出口或可退避的位置。
2️⃣ 溝通安撫
• 語氣中立:
• 避免「命令式」語言(如:你不要吵!)
• 改為「理解 + 提示」:
「先生,我理解您很著急,但這裡有其他病患需要安靜,請您冷靜一下。」
• 提出解決方案:
「如果聽不清楚,我可以請藥師再重複一次,或者我幫您協助。」
3️⃣ 勸導無效
• 立即通報:通知醫護主管、急診負責人或院方值班長。
• 保全雙人協助:避免單人處理,必要時支援。
4️⃣ 有危險情況
• 保持距離,不強行壓制。
• 報警:由警察介入處理。
• 保護無辜者:引導其他病人、醫護暫時避開衝突區。
5️⃣ 事後
• 紀錄完整:
• 時間、地點、人物、事由、處置過程
• 若有監視器,保存畫面
• 交付院方與警方,避免責任落到保全身上。
⸻
三、法律依據(台灣適用)
1. 《保全業法》
• 保全是勞工,無執法權,不能逮捕或強制驅離。
• 合法作為:勸導、通報、報警。
2. 《刑法》
• 公然侮辱(第309條)
• 恐嚇(第305條)
• 傷害(第277條)
• 這些都屬警察或司法處理範圍,保全可作證人。
3. 《社會秩序維護法》
• 製造噪音、妨害安寧 → 可由警方裁罰。
4. 《職業安全衛生法》
• 雇主有義務保護員工(包含保全與醫護)免受職場暴力。
⸻
四、道德與人際關係觀點
1. 保全站在秩序與安全一方,不是「挑戰者」
• 避免正面槓上,否則容易變成衝突對象。
2. 保護醫護與病人是優先考量
• 道德上,醫護已屬弱勢群體,應被支持。
3. 以中立語言維護人際關係
• 不帶情緒、不選邊站:
「大家都有家人需要照顧,我們一起讓現場保持安靜,這樣醫生才能快一點處理。」
⸻
五、案例分析(回到桃園事件)
• 問題核心:病患家屬情緒失控,誤將藥師當成發洩對象。
• 保全正確作法:
1. 先安撫病患家屬 → 「先生,我了解您聽不清楚,我幫您請藥師再說一次。」
2. 阻止繼續辱罵 → 「這裡還有其他病人,請您冷靜。」
3. 若持續咆哮 → 通報醫護主管 + 保全同事支援
4. 若有威脅 → 立即報警
5. 事後紀錄事件,交由院方追蹤
⸻
六、結論
• 保全員不是警察,但在醫院裡是「安全守門人」。
• 合法範圍內的工作就是:安撫 → 勸導 → 通報 → 報警。
• 道德上要守護醫護與病人,人際上要避免成為對立面。
• 最重要的是:自保第一、紀錄完整,避免責任歸咎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