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保全工作犯罪來源,該怎麼生存

 


在保全這個行業,我們每天面對的人和事都很複雜,不管是社區、工廠、企業,情況都不一樣,但我們的角色始終是最基層、也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環。


以社區來說,我們第一線面對的,就是那些所謂的「管理服務人員」,像是經理、總幹事、秘書、駐點幹部等等。

他們通常會把自己當成是上級,認為有權管我們這些保全。

對我們的態度、行為、語氣,都看得很細,有時候就像是在高處看你一舉一動。你只要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放大檢視。


到了晚上,又是另一種挑戰。

我們要面對的是社區的住戶。

這些人其實才是真正影響你能不能繼續待在這裡的關鍵。

他們平常一句閒話、一個投訴,都可能變成管理委員會討論的重點。

而我們根本無從得知他們跟管委會或物業公司的關係有多深,所以只能更加小心。


還有訪客和來賓,他們雖然不住這裡,但對住戶的觀感有影響。

我們在應對這些人時,更要注意法律規定和保全業法規範。

因為一點小錯,就可能讓整個社區的觀感變差。


如果是在工廠或企業工作,面對的情況又不一樣了。

通常整個公司裡,只有我們保全是外包或派遣的身份。

你說老闆、高層會不會看你的表現?

老實說,他們通常不太在意,只要你看到他們能打聲招呼、讓他們方便出入就好。

真正有決定權的,是專門負責管理保全的部門。

他們會從各種管道聽到你的表現,最直接的當然就是跟你一起工作的人。


所以說,真正能影響你工作去留的人是誰?

其實就是你的同事。

不論是駐點幹部還是其他保全,大家每天一起工作、輪班,彼此熟不熟、合不合得來,講白一點,心情好會幫你說好話,心情不好也可能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所以在職場上,跟同事相處的態度也很關鍵,不能輕忽。


還有最常見的,就是工廠或公司裡的大量員工,他們各種個性、脾氣、想法都有。

我們無法讓每個人都滿意,所以保護自己的方式,就只能靠三樣東西:規範、態度、說話方式。


規範是我們的底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定要清楚。

通報流程也要懂,發生什麼事該怎麼處理,要照流程來,這樣才保護得了自己。


態度就是你給人的感覺,包括行為、眼神、肢體語言等等,有沒有禮貌、有沒有尊重對方,別人看得一清二楚。


再來就是語氣和說話的內容,現在「騷擾」兩個字不只是道德問題,更是法律問題。

只要對方覺得你的話讓他不舒服,就可能構成騷擾。

所以說話更要小心,無論是語氣、用詞都要克制、謹慎,這是保全在職場生存的基本功。


其實不管我們在哪一種場所工作,面對的對象不一樣,但保護自己的原則都是一樣的:

堅守立場:以法律為基礎,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要分清楚。

待人處事:態度與語氣是關鍵,不能太衝、也不能太卑微。

遵守約束:保全業法規定、工作範圍和職責限制都要清楚,千萬不能越界。


保全這份工作,可能在別人眼裡不起眼,但我們每天都扮演著安全防護以及安全維護、穩定現場秩序的重要角色。懂得自保、也要學會應對,才能讓這條路走得長久、走得安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