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好員工的定義,你做到那一種

 當一位「好員工」


理想中,做好一位員工,應該是這樣的:

要有求知的慾望,願意主動學習、追求真實。

遇到問題時,不是等著別人給答案,而是主動去找出正確的知識與解法。

這樣的員工,是組織裡的自燃者,也是自我進化的實踐者。


但在某些主管心中,「好屬下」的定義可能不是這樣。

真正讓主管覺得安心的,往往是那種能「代替主管解決紛爭」的人,

是能默默提升效率,甚至「做出貢獻、讓主管受惠」的人。

如果還能在關鍵時刻,主動出面背黑鍋、扛責任——那更是得力助手。


而當我們來看「基層好員工」的社會印象,可能又是另一套樣貌:

自私封閉、只管自己份內的事,但卻絕對「聽話」。

不提意見、不多說話、好管理、易控制。

不求功勞,但求不添麻煩。


這三種「好」,彼此矛盾卻同時存在於現實職場中。

理想的員工懂得追求真實,但現實裡卻常需要放下真實、扮演角色。

主管期望的是「可用的人」,而基層生存靠的是「少犯錯、不惹事」。


於是我們看到,越主動的員工,可能越容易過勞;

越沉默的員工,反而越受歡迎。

這不是制度的錯,而是文化的映照。

問題不是出在「誰該怎麼做」,而是我們是否敢去重新定義:

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肯定的「好員工」。



———


另一種「好員工」——專業沉默型,他們少言、少表態,但靠實力為公司創造價值。


還有一種好員工

不是靠表現積極、配合度高、情緒穩定來獲得認可。

而是靠實力與成果,默默地撐起公司的核心價值。


他們不多說話,卻專注替公司發展產品。

不多話,卻持續推進技術的邊界。

不爭辯,不解釋,不討好,卻實實在在帶給公司更多的利潤與競爭力。


他們是另一種形式的「貢獻者」。

不靠情緒管理來贏得喜歡,不靠服從來換取信任。

而是用技術說話,用結果證明一切。


我稱他們為——工程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