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打瞌睡遭檢舉

 打瞌睡遭檢舉 → 發生肢體衝突


事件概述:新北市新店某社區,一名中年保全懷疑住戶檢舉他上班打瞌睡,下班時攔住該住戶質問,雙方爭執導致保全使用棍棒毆打住戶。警方到場處理,事件引發社會關注。  



在這個案例裡,爭議點在於「保全上班打瞌睡」被住戶檢舉,進而引發衝突。

但其實我們要先釐清一個現實問題:


保全人員多半採長班制,常常一上就是 12 小時。根據《勞基法》,勞工 每工作 4 小時就應該休息至少 30 分鐘。換句話說,一個 12 小時的班,合理安排下來應該能有 1.5 小時以上的休息時間。


如果公司沒有排好休息、甚至要求人員「全程不得休息」,這就是違法又不健康的作法。長時間缺乏休息,難免會出現疲倦或短暫打盹。很多保全在崗位上雖然閉眼休息,但其實耳朵還是保持警覺,聽到有人進出或有異常聲音,會立即醒來應變,這算是「疲勞調整」,而不是放任睡大覺。


真正的重點應該放在 如何讓保全合理休息、避免過勞,而不是單純責怪他們「打瞌睡」。

因為一旦疲勞累積,不僅影響專注力,甚至可能造成安全漏洞或像本案一樣的情緒衝突。


所以從 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 的角度來看:

公司有義務規劃合格的工時與休息制度;

保全人員在崗位上感到疲憊時,可以以「短暫閉眼、保持警覺」的方式調整;

主管應建立「替哨與輪休」制度,而不是只靠嚴苛禁令。


這樣才能既合法、又維護保全本身健康,也讓社區安全不會因過勞而打折扣。

內部管理規定條文

 執勤中精神不濟或打瞌睡

執勤中匯覺

擅離工作崗位(例:未經報備如廁、未於定點值勤等)

擅離職守(例:離開廠區、值勤場所等範圍)造成客戶抱怨及客戶財物損失非公務利用個人電腦、平板、手機等上網、收視影片、遊戲非公務使用客戶電腦從事個人行為遭客訴破壞公司信譽使用客戶電腦竊取有關保密文件資料查證屬實對主管、客戶相關人員合理要求有刻意不配合執行之行為對主管、客戶相關人員言語不當或有滋擾行為對主管、客戶相關人員或同仁,施以暴行或重大侮辱

對女性有不當偷窺、言語、動作等行為被投訴屬實者(情節重大者免職)未落實門禁管制檢查或交通管制

未落實勤務執行致客戶遭受財務損害執勤時儀態不雅(靠背、雙手插口袋等)第一次執勤時儀態不雅(靠背、雙于插口袋等)第二次以上未依規定巡邏造成延遲或部分巡邏點漏檢者未巡羅簽到(刷卡)或偽造巡邏簽到(刷卡)記錄違反園區客戶廠區相關重大規定(例:工安、PIP、攜帶3C產品等)違反客戶廠區一般或工安相關規定

執勤時從事私人行為(例:閱讀書報、洗車、製作非公務相關物品等)利用公務電話盜打私人電話

執勤時以手機(含使用耳機)聊天或聽音樂(第一次)執勤時以手機(含使用耳機)聊天或聽音樂(第二次以上)執勤中讓非相關人員或邀請友人進入哨所中鋼廠區車檢評比連續二個月末三名

中鋼廠區車檢評比連續三個月以上末三名其他遭客訴案件依情節輕重議處

利用職務以圖利己、他人,有營私舞弊之行為執行勤務時遇狀況未即時通報有疏於本身職責平日勤務工作表現欠佳致客戶要求更換人員者服儀不整、配件不全(第一次)服儀不整、配件不全(第二次)服儀不鏊、配件不全(第三次以上)頭髮過長未修剪或染髮(第一次)頭髮過長未修剪或染髮(第二次以上)非上班時間著公司制服不整,經檢舉屬實裝備損壞未陳報,蓄意隱滿,經查屬實

蓄意破壞公司或客戶裝(設)備,經查屬實於哨所內喝酒、賭博或在場觀看者接哨前喝酒,值勤時仍酒味濃厚

影響勤務執行(連續嚝職達三日)

經常性遲到(單月二次以上)上班時間吃檳榔(第一次)上班時間吃檳榔(第二次)

上班時間吃檳榔(第三次)

利用網路散播不實資料,重大破壞公司形象者散播不實言論,致生損害,經查屬實偷竊公司或客戶財產或廠商、同仁物品

未經請假,無故未參加勤務會議或教育訓練(第一次)未經請假,無故未參加勤務會議或教育訓練(第二次)

未經請假,無故未參加勤務會議或教育訓練(第三次以上)

故意以文書作業疏失致同仁權益受損或延誤

對經辦業務接受廠商或利害關係人不當饋贈招待

於辦公室、公務汽車、哨所等內吸煙或未至指定地點內吸煙者

於宿舍寢室吸菸(第一次)

於宿舍寢室吸菸(第二次)

上、下班或執行巡邏勤務時,因違反交通規則造成公傷

因故遲到未接班,未主動回報(第一次、當班同仁亦同)

因故遲到未接班,未主動回報(第二次以上、當班同仁亦同)

未經駐點幹部核准私下調班及調哨者(第一次)

未經駐點幹部核准私下調班及調哨者(第二次以上)

向公司同仁、客戶員工、廠商等不當借貸

幹部(含駐點幹部以上)私自招募互助會

保全員私自招募互助會

非法使用(販賣)毒品(例:K他命、大麻等)

違反本公司或客戶有關資安保密規定視情節輕重議處

————

個人觀點分析

先釐清幾個關鍵法規底線

#1 休息:一般情況是「每工作4小時,至少30分鐘休息」,不是「2小時休15分鐘」。如果休息時仍被要求留在崗位待命、可被隨時召回,這段時間應算工時,不得當作休息扣除。 

#2 12小時班(07:00–19:00/19:00–07:00):一天「正常工時+加班」合計不得超過12小時;每月延長工時上限原則46小時(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可至54小時,3個月總量138小時)。要長班制,通常需採「四週變形工時」或符合84-1並逐一核備。  

#3 輪班間隔:輪班制原則上班別更換間隔應有11小時(特定情形得經同意縮短,但有補救機制)。

#4 例假/休息日:每7日中應有至少1日「例假」,不限定一定在週六、週日;另依「一例一休」制度排休息日。

#5 出勤與工時計錄:雇主應備妥出勤紀錄(簽到簿/打卡/電子系統),逐次記載工作與休息時間,以利舉證。

#6 工作規則:受僱30人以上必須訂定工作規則、報主管機關核備並公告;內容不得違法、也不宜設定「罰款」式懲處。   

#7 夜班與健康:夜間/輪班工作者,雇主對健康檢查與疲勞風險管理有義務(屬職業健康保護範疇)。

#8 教育訓練是否算工時:只要是雇主指揮監督下的必要訓練,原則上屬工作時間、應給薪並計入加班總量。

#9 性騷擾防治:必須設置申訴、調查、保密與懲處流程;屬重大違失時得解僱。

#10 吸菸管理:多數室內場所全面禁菸,可明訂違反處置。



「違規事實」怎麼判斷

「執勤中打瞌睡/精神不濟」:先檢查班表與休息是否達標(12小時班至少排足90分鐘休息、可拆段;輪班間隔盡量11小時以上)。若未達標就懲處,屬過當;須先補「休息與替哨」機制、疲勞通報,再採漸進懲處。


「休息時間只算督導到場的幾分鐘」:不符休息要能「自由支配」的原則,且若被限制於哨所待命應算工時。 


「擅離工作崗位(未報備如廁)」:應設短暫離崗SOP與替代哨,避免把如廁一律視為擅離。合規做法是:通報→鄰哨短替→回到位。


「未落實巡邏/門禁造成損害就罰款」:工作規則不宜設罰款;若要賠償,需調查、舉證故意或重大過失並依民法處理。 


「教育訓練未到就記過或不給薪」:若為強制且與職務相關,應計薪;不宜同時視為礙法的曠職。


「服儀/髮長染髮」:可作形象管理,但不得因性別訂不同標準,以免違反性別平等。


「手機使用、非相關人員入哨所、酒賭、資安保密、客訴」:原則可管理,但要有明確SOP、證據與申復程序;必要時依個資法/營業秘密法另行移送。


「職災(交通違規造成公傷)」:先依職安法啟動職災通報與調查,勿先行處分。


「出勤以口頭認定、沒打卡」:違反出勤紀錄義務,應立即改用打卡或電子系統並完整保存。


(示例)

1. 休息與替哨

「值勤12小時者,每滿4小時給予至少30分鐘休息;本公司每班合計排定不低於90分鐘之休息,並以可自由離崗為原則。若因安控需求需於哨所待命,該時段視為工作時間並加派臨時替哨。」(依勞基法§35、待命時間原則)

2. 輪班間隔

「採輪班制者,班別更換間隔原則至少11小時;因業務必要縮短者,須經勞資會議同意並採補救措施(如補休、交通接駁或住宿安排)。」(依勞基法§34)

3. 懲處原則(明確刪除罰款)

「違反工作規則之處置以申誡、記點、停職及解僱等非金錢性手段為限;涉及損害賠償者,依民法及舉證結果辦理。」(依工作規則法制與勞動部見解)

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把員工往外推逼離職

 公司應該著重於留下員工,而不是把員工往外推。管理老化一直員工懈怠的主因,不思進取成為怨懟。


安靜離職退場,安靜蓬勃登場?


前陣子,「安靜離職」這個詞很夯。

意思就是:工作只做最低限度,不加班、不多問、不多做。不是偷懶,是覺得多做也沒用,努力不會被看見。

很多人是因為職場環境太老化,升遷卡住、制度死板,新想法還常被一句「規定就是這樣」給打回票。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想發聲,也只管自己份內的事。


但最近,我開始聽到另一個詞——「安靜蓬勃」。

它有點像「安靜離職」的反面:同樣不張揚,但不是放棄,而是默默成長、擴展人脈、照顧好自己的生活節奏。

簡單說,就是在職場裡低調但積極,保持自主權和心理安全感,讓自己慢慢變強。


差別在哪?

安靜離職:我不想多做。

安靜蓬勃:我只做對我有價值的事,而且會做好。


推動這種轉變的關鍵,其實跟 DEI(多元、多平等、共融)有關。

當公司讓員工覺得安全、能放心表達、不怕被笑或被打槍,那種氛圍會讓人更想投入。

因為說到底,人是需要被尊重和被看見的。


對個人來說,安靜蓬勃就是:先照顧好自己,建立專業、累積人脈,再慢慢去影響周圍的人。

對企業來說,就是要打造一個安全、包容、能讓人安心冒險的工作環境。

兩邊加起來,才會形成一種正向循環——員工幸福感高、公司生產力也上升。


所以啊,也許我們該讓「安靜離職」慢慢退場,讓「安靜蓬勃」成為新的職場日常。

因為低調,不代表沒有火花;安靜,也可以很有力量。


案例:

新時代保全員⋯

他上班中(單人工作),他有心儀的7-Eleven特價優惠時段⋯

被上級知道了。

你知道,擅離職守是不對的嗎?

員工說:那是我喜歡的,我一定要在這時段去買。


員工心裏工作是重要的相比於個人需求而言自己重要多了。

他自己想要的就是對的。


「多元、平等、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的縮寫


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脾氣壞難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保全團隊中的性格與職場生態


人的脾氣,其實是由思想觀念與行事邏輯累積而成的。自有意識以來,每個人都在經歷不同的環境與事件,慢慢形成自己的執著與判斷方式。即便別人給予建議,我們也未必會完全接受,更多時候還是會依循自己的觀點去做決定。在與人溝通時,這套內化的邏輯便成了判斷情境的基準。


在保全駐點的團隊裡,成員之間包括基層幹部與同事,每個人的性格與想法都不同。要讓合作順暢,首先必須理解彼此的脾氣與心理容忍底線,避免不必要的摩擦與心理受創。理想的交辦方式,是先詢問對方是否瞭解,再解釋事情的內容與可能的處理方法,等對方明白後再著手執行。這樣的互動雖然溫和,但並非每個人都會採用,因為脾氣的差異往往比規章制度更能左右行為。


在職場中,可以觀察到幾種典型的性格模式。

有些人以自我為中心,只做自己喜歡的事,能少做絕不多做,口頭交辦的事若沒有書面記錄,很可能轉眼就忘。他們不會主動改善環境,也不會想方設法提高效率。另一種人則被稱為「適故型」,深知職場分寸,能隨局勢調整做事態度——有時積極進取,有時則選擇固守本位、安穩過日。這類人往往要看目標在哪裡,若有升遷機會便全力以赴,否則就按兵不動。


還有一種人,天性聽話,對上級指令絕對服從。他們可能「雞毛當令箭」,把小事當大事辦;也可能只是本分地執行任務。這種性格的優點是執行力高,但缺點是缺乏自主判斷,一旦指令有誤,容易造成連鎖失誤。


更多數的人,其實沒有明顯的性格標籤。他們在遇到不如意時要嘛情緒爆發,要嘛選擇忍氣吞聲,平日得過且過,只求準時上下班、穩定領薪。有些人話多,有些人話少,工作態度多是「照件計酬」,有時也會練就一身混水摸魚的本領,成為主管眼中的「問題員工」。


在任何職場,也存在一群特別擅長人情世故的人。他們懂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靈活調整表達方式以適應對象,這能讓他們在協調與溝通上得心應手,但若缺乏界限,也可能在不同群體間傳話,造成誤解與不信任。


影響脾氣的根本因素,常常是「貪」與「慾望」。利益會改變一個人的立場與判斷,使人趨向有利的一方。慾望也能成為推動生活的動力,只是當理想與目標過度受利益驅動時,就會變成理想化的貪。是非對錯,往往在這種情況下變得模糊,由各人自行定義。


在保全團隊中,理解這些不同的性格模式並非只是觀察的樂趣,而是有效管理與協作的基礎。當你知道誰需要書面交辦、誰需要情緒照顧、誰適合衝鋒在前、誰適合穩守後方,你就能將不同的脾氣轉化為各自的優勢,讓團隊在差異中找到平衡。畢竟,脾氣雖是天性,但善用脾氣,才是職場的真正智慧。



真實案例 1:口頭交辦引發的誤會


某商辦大樓的晚班保全阿志,屬於典型的「自我中心型」。主管口頭交代他晚上九點後要檢查地下停車場的消防設備,阿志當下點頭答應,但心想「這麼晚做很麻煩,反正平常也沒事」,就打算隔天早班來再補做。沒想到當晚管委會突擊檢查,發現消防設備巡檢表上沒有當天紀錄,直接向保全公司投訴。主管雖然知道阿志的個性,但因為沒有書面交辦,責任只能雙方各背一半,阿志卻仍認為「只是運氣不好」。


啟示:對容易遺忘或偷懶的人,重要任務必須書面化,最好當面確認簽收。



真實案例 2:聽令過頭的尷尬場面


另一位保全小李,屬於「聽話執行型」。一次社區住戶臨時搬家,臨時請求開放貨梯使用時間延長至午夜。主管交代小李「住戶需求為先,盡量配合」,小李便直接放行,沒有再通知管委會或其他值班同事。結果其他住戶因搬運噪音投訴,甚至有人打電話報警。小李事後很無辜地表示:「主管說要盡量配合,我只是照辦。」


啟示:對聽話型員工,必須交代明確的界線與例外處理流程,避免過度執行導致反效果。



真實案例 3:情緒化的突發衝突


日班保全阿美,屬於「情緒化型」。有一天,一位外送員因忘帶證件被擋在門口,她用不耐煩的語氣回絕,外送員情緒也被挑起,雙方爭吵引來住戶圍觀。雖然事後查明阿美並無違規,但整個過程被住戶錄影上傳到社群,對保全團隊形象造成影響。


啟示:情緒管理是保全現場的必修課,即使處理得再正確,態度失分仍可能造成公關危機。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台灣社會送保全人員的禮物

  為什麼年輕人搶著當保全?內行人曝2大優勢:真的是夢幻職業

20211102

上一頁

劉潔謙

/取自Unsplash

不少人對保全有刻板印象,認為多半是年紀較大的人在從事這個工作,日前就有一名網友發文指出,近期看到越來越多20多歲的年輕人在當保全,不禁讓他好奇,難道保全是現在年輕人的夢幻職業嗎?

現在的年輕人搶著當保全?工作輕鬆、時間多成最大優勢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板發文表示,之前大樓的保全大多是50歲以上的長輩,但這兩年卻見到越來越多20多歲的年輕人也在當保全,而且體格不錯,跟大樓住戶也相處融洽,經常看到他們和穿著睡衣的住戶聊天,這讓該名網友好奇,「保全算是年輕人的夢幻職業嗎?」

貼文一出,引起網友討論,有人持反對意見,表示「保全工時通常都很高」,而以往類似的討論中也有人指出,保全的薪資雖然高,但工時也長,因此工作並沒有想像中輕鬆,還被評價為CP值相對低的工作。

不過也有些網友認為保全的工作輕鬆、時間多,是不錯的職業,「月薪35k當作業員要做的要死要活!27k當保全是不錯的選擇!」,更有人透露,「看到保全常常去別人家」、「保全臥虎藏龍」、「我家樓下的夜班保全是東吳法律畢業的,他說夜班保全很適合他,也可以念書」。